查看原文
其他

首批接受国资纾困两年后,三聚环保为何仍净亏损15亿?

潇予 环保圈 2022-07-08

作品来源:环保圈

作者:潇予/特邀撰稿人



这是最早引入国资的环保民企之一。
2018年6月,在民企逆向混改潮来临前,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三聚环保”)就已经引入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,成为海淀区国资纾困的首批案例。
公开信息显示,三聚环保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(股票代码为300072),每股发行价32.00元人民币。2017年时创下了股价的巅峰,最高达到64.88元,曾是环保界的“明星股”。
但如今,提起三聚环保,与之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危机、坏账、高股权质押率、超跌概念股等负面消息。最近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报显示,三聚环保预计2020年净亏损13.2亿元-15.2亿元。
资本市场沉浮11年,从耀眼的新星到危险的边缘,三聚环保经历了什么?引入国资后,能否真的纾困?业务转型能否成功?
从2020年12日24日开始,《环保圈》特别推出系列策划——混改之后,希望观察混改给环保行业带来的改变。今天,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三聚环保混改的后续观察。
相关链接:

环保20强只剩2家民企!混改之后,“他们”过得怎么样?

雪浪环境混改31天:大单签了,授信多了,高质押警报解除了

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311%!碧水源“王者归来”了吗?

国资入股后,清新环境“回血”为何如此短暂?

锦江环境混改之后,流化床难题是如何解决的?


01

垫资扩张导致应收账款变坏账,成国资纾困首批案例

三聚环保成立于1997年,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,为绿色能源和循环经济供新技术和新产品,为能源与石油化工、煤化工行业提供先进净化剂与催化剂、工艺技术、核心装备以及工程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。

2010年上市以来,三聚环保曾被资本市场看好,但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民营企业被资本冲昏了头的怪圈。

正如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感叹,很多民营环保企业对资本市场太不了解,上市初期想快速做大,但往往因经验不足遇到问题。上市公司大举并购做大规模、提振业绩,但也容易带来资金占用风险问题,近年来爆发债务危机的环保公司最直接的原因便是资金紧张。

三聚环保的野心似乎更大,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采取了激进扩张的模式:

为下游公司和其他合作方垫资搞建设,垫资及预期收益计入应收账款。

比如,在推广技术时采用先向客户贷款建厂、在客户取得收益后按照特定账期还款这一模式进行。这虽然带动了公司营收增长,但应收账款规模不断增加,引发外界对公司“垫资模式”的质疑。

久而久之,“垫资搞建设”导致大量应收账款变成了坏账,公司陷入了流动性危机。曾有媒体报道,2013年以来,高速发展的三聚环保一路伴随应收账款的激增,其应收账款从2013年仅9.7亿元,到2016年已经达到63.9亿元,2017年89亿元,到2018年已经高达117.68亿元,占当年营业收入的77%。

应收账款难以兑现,成为坏账;资产负债率和股权质押率双高,抗风险能力偏弱……三聚环保开始一蹶不振。

恰逢政策好机遇,民营上市公司迎来国资纾困潮。三聚环保搭上了第一班车,2018年6月,北京海淀区国资委入主,海淀国资委下属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三聚环保实控人。

随后,海淀国资拿出真金白银,通过受让应收账款、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,期待加速化解三聚环保的现金流问题。


02

短时间内紧张的现金流难以缓解,质押率高居不下
尽管有国资“输血”,但三聚环保举债扩张带来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严重匮乏,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。
2018年,三聚环保仍是当年的“超跌概念股”,公司一度面临股权质押平仓危机。三聚环保2018年7月的公告中显示,公司实控人在一级市场转让股权,背后的主因是实控人套现还款,补充股权质押。
直至2019年,三聚环保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前后,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仍为79.66%,当时在环保企业中也处于质押率高位。
特别是公司创始人、第二大股东林科,在2019年和2020年因此两次遭遇被动减持。
2019年11月26日,三聚环保公告称,林科因其在国泰君安质押的股票跌破平仓线,国泰君安拟对林科质押的部分股票进行处置,拟处置股份不超过3455.13万股,约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.47%。
2020年3月2日,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。因林科与国泰君安签署的《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协议》到期,国泰君安拟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等方式,对林科质押的部分公司股票进行处置。拟处置林科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3658.79万股,约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.56%。
此外,有统计显示,第一大股东海淀科技入股三聚环保后,也近20次质押公司股份,多次在解除质押的当日再质押。
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2月23日,公司股权质押率如下:


数据来源:WIND

不过,国企背书可以给企业带来充沛的低成本融资,对于投资属性较强的环保行业至关重要。尽管海淀科技也在通过股权质押缓解紧张的现金流,但国资背景还是给了三聚环保强有力的支持。
今年2月10日,三聚环保公布,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,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,公司拟接受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“海淀国投集团”)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的财务资助,可循环使用,期限不超过两年,可提前归还,无抵押或担保,年利率不超过6.80%。

03

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,转型能成功吗?
2018年引入国资之初,当时的公司负责人曾公开表示,纾困已经给三聚环保带来了明显积极变化:

短期来看解决了公司流动性和高应收账款这两大燃眉之急;从更深层次来看,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模式都在走向优化。
一方面,公司决策更加科学化。上述负责人说,“此前通常由一把手来判断某个项目的可行性,国资入主后通常要技术委员会、经济委员会甚至区国资委的层层审查,需要有严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能进入下一步实操阶段。在新的经济环境下,这种决策流程正逐渐成为公司的管理优势。”
另一方面,海淀国资在为三聚环保“输血”后,也期待其能“造血”自救。
转型的要求被提出。“现在公司项目并非只要赚钱就去做,而是必须要符合整体的战略要求,甚至会与国家层面的需求相结合。”上述负责人说。
在国家倡导清洁能源、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,三聚环保明确了战略选择,把业务转型重心放在专注于生物质能源领域上。
2019年三聚环保收购集新能源技术研发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四川鑫达时表示,这将“开启三聚环保在新型环保、清洁能源方面资产运营的步伐”“快速实现公司向新型清洁能源服务商的战略转型”。
2020年,三聚环保继续坚定推进业务转型,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。仅2020年10月一个月内就两次进行战略剥离。10月16日,宣布了对北京三聚能源有限公司进行“非核心业务资产战略剥离”。10月30日,再发公告,通过挂牌方式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宝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%股权。
为推进公司绿色发展战略布局,实现生物绿色能源产业的专业化发展,去年10月,三聚环保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三聚环保(马来西亚)有限公司的决定,负责在马来西亚的生物原料的采购、收集、处理、仓储、贸易,为公司生物能源项目的原料供应提供保障。
截至去年第三季度,公司曾表示,在1年多的战略目标推动下,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,如形成了二代生物柴油的完整产业链。
同时,三聚环保宣布:将依托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-土壤改良技术全面进军生态农业。公司总裁表示,公司业务从石油化工领域延伸并拓展到生态农业领域,是三聚环保绿色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,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新动能,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“尽管外部客观环境给公司的业务转型和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,但公司在北京市海淀国资的大力支持下,继续坚定推进业务转型,改善经营模式,将生物能源产业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。公司通过自身在悬浮床、固定床、催化剂等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,推动生物能源产业化及应用,生产高品质的生物燃料,减少燃料二氧化碳排放,逐步扩展可再生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。”三聚环保刚刚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报中这样描述。
国资入主的背景下,三聚环保的转型之路能否成功,公司能否“满血复活”?还需要时间的验证。

版权声明:

1、凡注明"来源:环保圈" 的原创作品,版权均属于环保圈,任何单位及个人在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百家号等公开传播平台上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需经本平台授权,并注明"来源:环保圈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平台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如需申请授权、商务合作请联系:021-23521171

3、欢迎更多思想者加入环保圈特约撰稿人队伍,申请请添加微信:maweihui002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